“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出自苏轼的《游沙湖》一文。原文如下:
>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名螺蛳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颇慧悟,问其疾,告之曰:“君之疾非吾所能治也。”余曰:“何也?”曰:“君有疾,非药可愈,当自愈。”余曰:“然则何以自愈?”曰:“君当自静,无思虑,勿忧,心平气和,病自去矣。”余从之,未几而愈。
这段文字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记述了他因买田于沙湖附近而患病,后遇名医庞安常,得到治愈的经历。文章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处有一个地方叫沙湖,又叫螺蛳店。我在这里买了块田地,于是前去查看土地情况,结果生病了。听说麻桥有个叫庞安常的人,擅长医术但耳朵听不见,我就去请他诊治。庞安常虽然耳聋,但非常聪明,他问我得了什么病,我说:“我生病了。”他说:“你的病不是我能治好的。”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你有病,不是靠药物能治好的,必须靠你自己恢复。”我问:“那怎么才能自己好呢?”他说:“你应该保持心境平静,不要胡思乱想,不要忧虑,心平气和,疾病自然会消退。”我听从了他的建议,没过多久病就好了。
赏析:
这篇短文虽然篇幅不长,却蕴含深意。苏轼在贬谪之地,面对疾病的困扰,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淡然的态度接受现实,并从中领悟到养生之道。他通过与庞安常的对话,表达出对身心调养的重视,也反映出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豁达、从容的心态。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不仅是地理上的一个地点,更象征着苏轼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正是在这片土地上,他经历了疾病的考验,也收获了心灵的宁静与智慧。这篇文章也因此成为苏轼散文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展现了他超然物外、随遇而安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