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攘一鸡的由来】“月攘一鸡”是一个源自古代汉语的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下》。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每月偷一只鸡”,用来形容一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却仍然不断重复,而不是一次改正。它常用于批评那些明知自己有缺点或错误,却不思悔改、逐渐恶化的人。
一、成语出处
《孟子·尽心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曰:‘吾闻之也,君子不责人所不能,不强人所不能。’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有人每天偷邻居的一只鸡,别人劝他不要这样做,他说:“我听说君子不会责备别人做不了的事,也不会强迫别人做做不到的事。”于是他提出:“那就让我每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再彻底停止。”
孟子对此评论道:“既然知道这是不对的,就应该立即改正,怎么还要等到明年呢?”
二、成语含义
“月攘一鸡”比喻一个人知道自己有错,但不愿意立刻改正,而是采取“逐步减少”的方式,结果反而让错误持续下去。这种态度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可能让问题变得更严重。
三、现实意义
在现代社会,“月攘一鸡”的现象依然存在。比如:
- 有些人明知熬夜伤身,却总说“明天开始早睡”;
- 有些学生明明知道学习不努力会影响成绩,却总是拖延;
- 一些人明知自己有不良习惯,却总想着“慢慢改”。
这些行为都属于“月攘一鸡”的表现,反映出一种“知错不改、拖延改正”的心理状态。
四、总结与表格对比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月攘一鸡 |
| 出处 | 《孟子·尽心下》 |
| 原意 | 每月偷一只鸡,表示明知错误却不愿立即改正 |
| 现代含义 | 指明知错误却拖延改正,导致问题持续 |
| 使用场景 | 批评那些知错不改、缺乏行动力的人 |
| 启示 | 应该及时改正错误,避免拖延和妥协 |
五、结语
“月攘一鸡”不仅是一个历史典故,更是一种对人性弱点的深刻反思。它提醒我们:面对错误时,不应抱着“慢慢改”的心态,而应勇于面对、立即纠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提升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