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amp(lt及烛之武退秦师及amp及gt及文言文知识点)

2025-11-08 21:27:18

问题描述:

amp(lt及烛之武退秦师及amp及gt及文言文知识点),求路过的大神留个言,帮个忙!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08 21:27:18

amp(lt及烛之武退秦师及amp及gt及文言文知识点)】《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中的一篇经典文章,讲述了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烛之武凭借智慧和口才说服秦穆公撤兵,从而挽救国家的故事。这篇文章不仅情节生动,而且语言精炼,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篇章。以下是对该篇文言文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文章概述

《烛之武退秦师》讲述的是:晋国和秦国联合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郑伯派烛之武前去游说秦穆公,烛之武分析了秦、晋、郑三者之间的利害关系,指出如果秦攻郑,只会让晋国获利,而对秦无益,最终秦穆公被说服,与郑国结盟并撤军。

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类别 内容说明
通假字 “共”通“供”,意为供给;“知”通“智”,意为智慧。
古今异义词 “行李”:古义指使者或外交人员,今义指外出携带的物品。
“东道主”:古义指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指接待宾客的人。
一词多义 “辞”:推辞 / 告别 / 辞令
“亡”:灭亡 / 逃亡 / 消失
“许”:答应 / 允许 / 赞同
词类活用 “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朝”:名词作动词,使……朝见
“退”:使动用法,使……撤退
特殊句式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
省略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省略“以”)
判断句:“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重点实词 “鄙”:边邑,引申为轻视
“乏困”:缺乏粮食和物资
“厚”:优待、厚待
“济”:帮助、成功
重点虚词 “之”:结构助词,的 / 代词,他 /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因为 / 用来 / 把
“其”:他的 / 那些 / 表推测语气

三、重点句子翻译

原句 翻译
夜缒而出,见秦伯。 夜晚用绳子从城墙上吊下来,见到秦穆公。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利,我怎敢冒犯您呢?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再说您曾经给予晋君恩惠,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早上渡河,晚上就筑起防御工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依靠别人的力量却损害他,是不仁;失去同盟,是不明;用混乱代替整齐,是不武。

四、写作特色与思想内涵

1. 逻辑严密:烛之武通过分析秦、晋、郑三者的关系,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2. 语言简练:文章虽短,但用词精准,富有说服力。

3. 思想深刻:揭示了“利益至上”的政治现实,强调了“合纵连横”的外交策略。

五、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不仅是文言文学习的典范,更是一篇具有深刻历史背景和政治智慧的文章。掌握其中的文言文知识点,有助于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同时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政治与外交的复杂性。

注:本文为原创内容,基于《烛之武退秦师》原文及教学资料整理而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相关文言知识。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