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

2025-11-23 23:11:42

问题描述: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跪求万能的知友,帮我看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11-23 23:11:42

都护在燕然的出处】“都护在燕然”这一说法,源自中国古代边塞诗中的经典意象,常用来表达将士戍边、守土卫国的情怀。其中,“都护”是古代边疆地区军事长官的称谓,“燕然”则指燕然山,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该词最早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一诗,后被广泛引用和传颂。

一、

“都护在燕然”并非出自某一特定典籍或诗句,而是由“都护”与“燕然”两个历史地理概念组合而成的文学意象。其中:

- “都护”:古代边疆地区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镇守边防。

- “燕然”:历史上著名的边塞地名,因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后勒石记功而闻名。

“都护在燕然”常用于诗词中,象征边将驻守边疆、保家卫国的精神,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

二、出处分析表

项目 内容说明
来源 非直接出自某一首具体诗歌,而是由“都护”与“燕然”两个历史元素组合而成的文学意象。
“都护”含义 古代边疆地区的军事长官,如汉代设立的“西域都护”,唐代有“安西都护”等。
“燕然”含义 汉代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因东汉窦宪北伐匈奴,追至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著名。
最早出处 最早见于唐代诗人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虽未直接出现“都护在燕然”,但诗中体现的边塞精神与此意象密切相关。
常见引用 后世文人常借用“都护在燕然”来赞颂边将英勇,如宋代陆游、明代戚继光等均有相关诗句。
现代用法 现代文学、影视作品中常以“都护在燕然”作为主题或标题,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敬仰。

三、结语

“都护在燕然”虽非出自某一具体古籍,但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文化意义深远。它不仅是边塞诗的重要意象,也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精神追求。在当代,这一表达依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文化价值。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