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衣卿相是什么意思】“白衣卿相”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穿着平民衣服的卿相”,用来形容那些虽然没有官职、身份低微,但在才学、德行或社会影响力方面却堪比高官的人。这个词语常用于赞美那些有才华但尚未被重用的人,也带有一定的惋惜之情。
一、词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词语 | 白衣卿相 |
拼音 | bái yī qīng xiàng |
出处 | 出自《宋史·苏轼传》:“轼在黄州,虽为白衣,而士林推之如卿相。” |
含义 | 形容有才德但未居高位的人,或指地位低下却受人敬重之人。 |
用法 | 多用于文学、历史语境中,带有褒义或惋惜意味。 |
近义词 | 布衣卿相、寒士名臣、才子无官 |
反义词 | 官僚腐败、庸人得志 |
二、历史背景与使用场景
“白衣卿相”最早出现在宋代,用来形容像苏轼这样的文人。苏轼虽一度被贬为“白衣”,但他仍以才学和品德赢得世人的尊敬,被视为“卿相”般的存在。这一说法不仅体现了对人才的尊重,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才高于位”的重视。
在现代,“白衣卿相”更多地被用来比喻那些虽身处基层,但能力出众、影响深远的人,比如学者、艺术家、民间智者等。
三、总结
“白衣卿相”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仅是对个人才学的认可,更是一种对社会价值的反思。它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不应仅由官职决定,而是应看一个人的贡献、品德与影响力。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