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身受命的意思是什么】“束身受命”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特定情况下,为了完成某项任务或服从命令而放弃个人自由或意愿,全心投入执行任务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正式、严肃的语境中,常见于历史、政治、军事等场景。
一、
“束身受命”字面意思是“约束自身,接受使命”,引申为在某种压力或责任下,不得不按照命令行事,甚至牺牲个人利益或意志去完成任务。该成语强调的是服从、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带有一定的无奈或被动意味。
此成语在现代使用较少,更多出现在文学作品、历史文献或正式场合中,用来形容人物在关键时刻的担当与奉献精神。
二、表格展示
| 词语 | 束身受命 |
| 拼音 | shù shēn shòu mìng |
| 含义 | 约束自身,接受使命;比喻为了完成任务或服从命令而放弃个人自由或意愿。 |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多为现代用法,常见于文学或正式文本中。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在特殊情境下的服从与责任感,常用于书面语。 |
| 近义词 | 奉命行事、遵从命令、听从指挥 |
| 反义词 | 自由自主、违抗命令、我行我素 |
| 使用场景 | 历史、政治、军事、文学作品等正式语境中 |
| 语气色彩 | 正面(强调责任感) + 被动(暗示无奈) |
三、例句说明
1. 在危急关头,他选择束身受命,带领部队完成最后的防御任务。
2. 面对上级的指令,他虽有不同意见,但还是选择了束身受命。
3. 这位将军一生束身受命,忠于国家,深受百姓敬仰。
四、结语
“束身受命”虽然不常见,但在特定语境中能够准确表达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与服从精神。它不仅是对个体行为的描述,也反映了社会、组织或集体中的一种秩序与规范。理解这一成语,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历史资料或正式文本时更准确地把握其含义与情感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