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信息 > 你问我答 >

一夫当关万难开的出处

2025-09-17 22:13:42

问题描述:

一夫当关万难开的出处,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17 22:13:42

一夫当关万难开的出处】“一夫当关,万难开”这一说法源自中国古代历史与文学,常用于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军事要塞。虽然这句话并非出自某一具体古籍,但其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史记》和《三国志》等历史文献中对关隘战略价值的描述。

一、原文出处分析

尽管“一夫当关,万难开”并非直接出现在古代典籍中,但类似表达广泛存在于古代诗词、兵法、地理著作中。例如:

- 《史记·项羽本纪》:提到“秦有天下,筑长城以拒胡,而关中之地,山川险固,足以自保。”

- 《三国志·诸葛亮传》:提及“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强调了四川地形的防御优势。

-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是最著名的引用之一。

从这些文献中可以看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是古人对关隘战略意义的高度概括,后世将其简化为“一夫当关,万难开”。

二、总结与表格对比

项目 内容
标题 一夫当关万难开的出处
来源 非直接出自某一部古籍,最早可追溯至《史记》、《三国志》及唐代诗歌
典型引用 李白《蜀道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含义 形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个士兵即可挡住千军万马
使用场景 常用于军事、地理、文学描写中,强调关隘的战略价值
演变过程 由“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演变为“一夫当关,万难开”
现代用法 多用于比喻关键位置或人物的重要性

三、结语

“一夫当关,万难开”虽非某一部古籍中的原句,但其背后蕴含着深厚的中国历史文化和军事智慧。它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地理形势的深刻理解,也反映了在战争年代中,占据关键地点即能掌控全局的战略思想。今天,这一说法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形容重要节点或关键人物的经典表达。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