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虽三户能亡秦的下一句是什么】“楚虽三户能亡秦”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古诗句,出自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表达了即使楚国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足以推翻暴秦的统治,展现了人民反抗强权、不屈不挠的精神。
一、原句出处与背景
“楚虽三户能亡秦”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原文如下:
>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句话是作者对当时局势的一种感慨,意在表达即便楚地只剩下三户人家,也能推翻秦朝,而中国(指中原)难道就没有人可以担当大任吗?
二、下一句是什么?
根据《史记》原文,“楚虽三户能亡秦”的下一句是:
>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这句诗的意思是:难道堂堂的中国竟然没有一个人可以承担起推翻暴秦的重任吗?这句话既是对楚地人民力量的肯定,也是对当时中原地区士人无作为的一种讽刺。
三、总结与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原文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原句 | 楚虽三户能亡秦 |
下一句 | 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出处原文 | “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
含义 | 表达楚地人民虽少,仍可推翻暴秦;同时讽刺中原士人无作为 |
作者 | 司马迁(西汉) |
四、结语
“楚虽三户能亡秦”不仅是一句历史名言,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它体现了人民的力量和抗争精神,也提醒我们在面对强权时,不应轻视任何微小的力量。下一句“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思想,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与国家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