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原文】一、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描述的是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后,蔺相如因功勋卓著而被赵王任命为上卿的事件。
蔺相如原为赵国宦官缪贤的门客,因智勇双全,在外交场合中成功维护了赵国尊严,并在与秦国的博弈中立下大功。赵王鉴于其功绩,破格提拔他为地位仅次于丞相的上卿,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举动,也反映了蔺相如在赵国政治中的重要性。
这一事件不仅体现了蔺相如个人的才华和胆识,也展现了赵王对人才的重视。同时,这也为后来廉颇与蔺相如之间的“将相和”埋下了伏笔,成为历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故事。
二、原文及背景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原文 |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
时间背景 |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在位期间 |
人物 | 蔺相如(赵国大臣)、赵王、廉颇(赵国名将) |
事件背景 |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后,蔺相如两次出使秦国,成功维护赵国利益 |
任命结果 | 蔺相如被封为上卿,地位高于廉颇 |
历史意义 | 展现赵王用人之道,为“将相和”奠定基础 |
三、总结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虽仅寥寥数语,却蕴含丰富的历史内涵。它不仅是蔺相如个人才能的体现,也是赵国政治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通过这一事件,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国家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用人策略来巩固国家实力。同时,这段记载也为后世留下了“将相和”的经典故事,成为中华文化中关于忠诚、智慧与合作的重要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