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寺桃花古诗的芳菲尽意思】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山水田园诗,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其中“芳菲尽”是诗中的关键语句之一,理解其含义对于把握全诗的情感和意境具有重要意义。
一、
《大林寺桃花》全诗如下:
> 人间四月芳菲尽,
> 山寺桃花始盛开。
> 长恨春归无觅处,
> 不知转入此中来。
“芳菲尽”出自第一句“人间四月芳菲尽”,意思是“花儿已经开败了”。这里的“芳菲”指的是花草的香气和美丽,常用来形容春日的繁花盛开。而“尽”表示结束、凋谢。因此,“芳菲尽”可以理解为:春天的花儿都已经凋谢了,春天的气息也逐渐消退。
在诗中,作者通过对比“人间”与“山寺”的景象,表达了对春天的眷恋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虽然人间已无春色,但山上的桃花却依然盛开,这给了诗人一种惊喜和慰藉。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诗中的作用 |
芳菲 | 指花草的香气和美丽,常用来形容春日的繁花 | 表达春天的美好景象 |
尽 | 结束、凋谢 | 表示花儿已经开败,春天接近尾声 |
芳菲尽 | 春天的花儿都已经凋谢 | 引出后文山寺桃花盛开的对比 |
人间 | 指世俗世界或平原地区 | 与“山寺”形成空间对比 |
山寺 | 指大林寺所在的山中 | 代表远离尘嚣、保存春意的地方 |
三、结语
“芳菲尽”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承载着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白居易通过这首诗,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沉情感,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