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德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德”字常用来表示道德、品德、恩德等含义,许多成语中都包含“德”字,用于表达对人品、修养或行为的评价。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语言表达,也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对道德的重视。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德”的成语,按其含义和使用场景进行分类整理:
一、总结说明
“德”在成语中多与“仁”“义”“礼”等儒家思想相关联,常见于形容人的高尚品德、仁爱之心、忠厚待人等正面形象。同时,“德”也用于表达对他人的恩惠或福泽。以下是部分常见的“带德”成语及其解释:
二、带“德”的成语汇总表
成语 | 含义解释 | 出处/用法示例 |
德高望重 | 品德高尚,声望极高,常用于形容年长有威望的人 | 老师德高望重,深受学生尊敬 |
德才兼备 | 既有好的品德,又有才能 | 公司招聘时更看重德才兼备的人才 |
德不配位 | 品德与地位不相称,常用于批评居高位而无德之人 | 他虽身居要职,却德不配位,令人失望 |
恩德难忘 | 对别人的恩情难以忘记 | 我永远记得你对我的恩德难忘 |
高风亮节 | 形容人品格高尚,作风正派 | 他一生清廉自守,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
以德报怨 | 用恩德回报仇怨,体现宽容大度 | 他虽然受过委屈,仍选择以德报怨 |
仁德之心 | 心怀仁爱,富有同情心 | 他有一颗仁德之心,常常帮助弱小 |
大德不言 | 有大德的人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 | 他虽功勋卓著,却大德不言,低调做人 |
德被四海 | 品德影响广泛,遍及四方 | 古代圣贤常被赞为德被四海 |
德音莫违 | 应当遵循美德,不可违背 | 为人应谨记德音莫违,言行一致 |
三、结语
“带德”的成语不仅是语言的精华,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对道德价值的深刻体现。通过了解这些成语,我们不仅能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更好地理解古人对品德的推崇与追求。在日常生活中,若能践行这些成语所蕴含的精神,将有助于塑造更加健全的人格与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