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名之下无虚士是什么意思】“盛名之下无虚士”是一句常见的成语,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原意是说,有很高名声的人,一定是有真才实学、值得尊敬的人,不是徒有虚名之辈。这句话强调了名声与实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认为真正的名人必定有其过人之处。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含义 |
盛名 | 非常高的名声或声誉 |
之下 | 在……之下,表示比较或对应 |
无虚士 | 没有虚假的士人(即没有徒有虚名的人) |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高声誉之下,不可能全是虚有其表的人。也就是说,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才会获得这样的名声。
二、出处与背景
“盛名之下无虚士”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原文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世之论者,多信其名,而不察其行。”后来演变为“盛名之下无虚士”,用来形容那些声望极高、实力也过硬的人物。
三、用法与语境
1. 用于褒奖人才
如:“他年纪轻轻就获得如此盛名,确实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2. 用于评价社会现象
如:“现在网络上很多网红红得快,但未必都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3. 用于对比真假名声
如:“有些人只是炒作成名,而真正的高手则是盛名之下无虚士。”
四、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型 | 成语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虚有其表、徒有虚名 |
五、总结
“盛名之下无虚士”强调的是名声与能力之间的正向关系,提醒人们不要被表面的名气所迷惑,要注重内在的实力。它既是对优秀人才的认可,也是对虚假名声的警示。
内容要点 | 简要说明 |
含义 | 声誉高的人通常都有真才实学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 |
用法 | 多用于褒奖或评价人物 |
近义词 | 名不虚传、实至名归 |
反义词 | 虚有其表、徒有虚名 |
通过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盛名之下无虚士”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对人才和声誉的理性判断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