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的意思是什么】“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严肃或专注的场合中,暂时停止呼吸、压低声音,以保持安静和专注的状态。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屏息敛声 |
拼音 | bǐng xī liǎn shēng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屏息敛声,不敢发言。” |
释义 | 指人因紧张、恐惧或专注而暂时停止呼吸,压低声音,保持安静。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在某种气氛下表现出的谨慎与压抑。 |
近义词 | 谨言慎行、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
反义词 | 喋喋不休、高谈阔论、喧宾夺主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课堂上 | 学生们屏息敛声,认真听讲,生怕错过老师的讲解。 |
会议中 | 领导讲话时,与会人员屏息敛声,表现出对领导的尊重。 |
惊吓时刻 | 突然听到巨响,他屏息敛声,不敢动弹。 |
审讯现场 | 犯人被审问时,屏息敛声,不敢透露任何信息。 |
三、注意事项
- “屏息敛声”强调的是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而非单纯的安静。
- 使用时要注意语境,避免在轻松、随意的场合中滥用。
- 该成语较为书面化,口语中较少使用。
四、总结
“屏息敛声”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常用于描绘人在紧张、严肃或专注状态下所表现出的克制与沉默。它不仅体现了语言的美感,也反映了中国文化中对礼仪和情绪控制的重视。在写作中适当运用此成语,可以增强表达的感染力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