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熏火燎什么意思】“烟熏火燎”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种非常严重的、令人痛苦或难堪的处境。它原本是形容烟火缭绕、浓烟滚滚的景象,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处于极度困扰、受尽折磨的状态。
一、词语解析
词语 | 拼音 | 词性 | 含义 |
烟熏火燎 | yān xūn huǒ liǎo | 动词/形容词 | 原指烟火弥漫的场景,后引申为形容人处于极端痛苦、难堪或被折磨的状态 |
二、来源与用法
“烟熏火燎”最早出现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多用于描写战场、火灾或生活困苦的场景。现代汉语中,它更多地被用来比喻人在某种恶劣环境下所承受的煎熬,比如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紧张、精神上受到打击等。
例如:
- 他在公司里被上司骂得烟熏火燎,心情十分低落。
- 这个地方常年烟雾缭绕,空气污染严重,居民们天天烟熏火燎。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饱受折磨、备受煎熬、身心俱疲 |
反义词 | 安逸舒适、轻松自在、无忧无虑 |
四、使用场景
“烟熏火燎”通常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1. 描述身体上的痛苦:如长期处于高温、烟尘环境中。
2. 描述心理上的压抑:如长期受委屈、被人冷落。
3. 文学或口语表达:增强语言表现力,突出人物的困境。
五、总结
“烟熏火燎”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实际的环境状况,也可用于比喻人的心理状态。它强调的是“被压迫”、“被折磨”的感觉,常见于叙述个人遭遇困难或社会压力较大的情境中。
在写作或日常交流中,适当使用这一成语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但也要注意语境的合理性,避免滥用或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