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逆来顺受是什么意思】“逆来顺受”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面对不公正或不如意的事情时,采取一种被动、忍受的态度。这个成语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顺从”,但实际上却蕴含着无奈与隐忍。
一、成语释义
| 词语 | 含义 |
| 逆来 | 指不好的事情、不公正的对待、困难或挫折等 |
| 顺受 | 指顺从、接受、忍受 |
整体含义:
指人在遇到不好的境遇时,不是积极反抗,而是选择默默承受、不争不辩、听之任之的态度。
二、出处与用法
- 出处:最早见于《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虽欲自强,亦不能逆天而行,故当顺受。”
- 现代用法:多用于形容人在面对压力、委屈、不公平待遇时,缺乏抗争精神,只能被动接受。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 类别 | 成语 |
| 近义词 |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忍辱负重 |
| 反义词 | 奋起反抗、据理力争、奋发图强 |
四、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示例 |
| 工作中被上司无理批评 | 小李虽然心里不满,但还是选择了“逆来顺受”。 |
| 家庭中受到不公对待 | 老人面对子女的冷漠,只能“逆来顺受”。 |
| 社会不公现象 | 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因无力改变现状,而表现出“逆来顺受”的态度。 |
五、总结
“逆来顺受”是一个带有一定贬义色彩的成语,强调的是在面对不公时的被动和忍耐。它既是一种处世态度,也可能是缺乏勇气的表现。在现代社会中,适度的忍耐是必要的,但过度的“逆来顺受”可能会让人失去自我,甚至助长不良风气。
因此,在面对不公时,我们应理性判断,既要学会适当忍耐,也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