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苟言笑名词解释】“不苟言笑”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严肃、表情庄重,不轻易表露情感,也不随便说笑。这个成语多用来描述那些在工作中或生活中表现出高度自律和严谨态度的人。
一、
“不苟言笑”出自《论语·子路》:“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虽然原意并非直接对应,但后人引申为一种严肃、不轻浮的性格特征。该成语强调的是一个人在言行上的克制与稳重,常见于对领导、长辈或专业人员的描述。
使用时要注意,它并不一定意味着这个人性格冷漠,而是更侧重于其外在表现的严肃性。在不同语境中,“不苟言笑”可以带有褒义或中性色彩,具体取决于上下文。
二、表格形式展示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不苟言笑 |
| 拼音 | bù gǒu yán xiào |
| 出处 | 原意见于《论语·子路》,后人引申使用 |
| 含义 | 形容人态度严肃,不随便说笑,表情庄重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或外在表现 |
| 语法结构 | 联合式 |
| 近义词 | 严肃认真、神情严峻、不苟言谈 |
| 反义词 | 喜形于色、喜笑颜开、活泼开朗 |
| 使用场景 | 工作场合、正式场合、描述人物形象 |
| 适用对象 | 领导、长辈、专业人士等 |
| 语气色彩 | 中性偏褒义(视语境而定) |
三、注意事项
- “不苟言笑”强调的是“不轻易表达”,而不是“不说话”。
- 在日常交流中,若过度使用此词,可能会让人觉得对方过于严肃或难以亲近。
- 此成语适合用于书面表达或正式场合,口语中较少使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类似成语或相关文化背景,可继续提问。


